南珠产业已成为北海最具资源和历史文化品牌优势产业
作为中国最大的海水珍珠产品集散地,南珠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最具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品牌的特色优势产业。交易会期间,多与会人士为北海南珠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希望北海做大做强南珠产业。
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当前北海南珠产业发展急需一个完善的、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以全面促进北海南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许多与会人士认为,要依据北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形势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审视北海南珠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北海南珠的商品定位和产业定位,提出产业发展目标、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着重解决珍珠养殖海区布局、提高珍珠的质量以及一二三产结构优化等关键问题。通过开展海区调查、样品分析、养殖试验等方法,在符合海洋功能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确保珍珠养殖海区布局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增加资金投入
“北海珍珠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增加资金投入。”
参加交易会的业内人士认为,增加对珍珠产业的投入,可以通过三个渠道解决。一是从每年市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珍珠产业技术研发。此外,还可以设立珍珠产业发展基金。基金一是从每年征收的海域使用金内安排,二是市、县水产和科技等相关部门、企业等共同筹集。三是申请政策性贷款。
珍珠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扶持企业开拓新的养殖发展空间。如深水吊养育珠、陆上工厂化育珠、池塘育珠等;支持科研单位、珍珠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重点开展优质马氏珠母贝品种培育和推广、开发优质珍珠养殖模式、开发大型优质珍珠养殖技术等;设立珍珠奖励基金,鼓励养殖优质珍珠。
聚集专业技术人才
“北海是著名的‘南珠之乡’。南珠产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应该建立南珠研发机构,聚集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与会人士建议,整合北海珍珠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推广资源,争取政府给予专项经费和人员编制支持,成立北海南珠保护研究中心。通过专业机构的工作,在总结、完善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开展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
积极引进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集中开展珍珠产业相关技术的攻关、示范、推广工作。使之成为北海珍珠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并以南珠保护研究中心为平台,加强海内外珍珠产业信息和技术的交流合作,推动北海南珠产业发展。
优化珍珠发展环境
“北海的珍珠市场还需进一步规范。”与会人士建议,进一步优化珍珠市场。由政府牵头,经委、技术监督、工商、物价、旅游、水产等部门及珍珠行业协会参与,形成合力,严格按照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珍珠质量等级标准》的规定,对上市的珍珠产品按质量等级明码标价,严禁乱标价、乱打折、以淡水珠充海水珠的欺诈行为。
同时,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中心职能,加强对上市的珍珠产品进行抽查,如有违反规定和欺诈行为的,严加惩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北海南珠的声誉。
打响南珠品牌
“尽管北海的珍珠是质量最好的,可是知道的人并不多。应该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打响南珠品牌。”与会人士建议,建设南珠宣传服务平台。建设以南珠为主题的网站,为南珠产业从业人员和企业提供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同时也利用该平台宣传北海南珠产业。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平台和海内外媒体,以及举办珍珠节、贸易洽谈会、展销会、展示会、推介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加大对北海南珠业的宣传,进一步扩大北海南珠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定期举办与珍珠有关的活动,为国内外企业或专家提供交流平台。通过恢复举办“北海国际珍珠节”或国际珍珠产业研讨会的形式,建立一个北海珍珠企业、珍珠专家与国际珍珠企业和珍珠专家交流的平台,大力宣传北海南珠,提高南珠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把南珠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结合北海的旅游特色,把珍珠基地与旅游景点同时建设,相互融合。把涠洲岛珍珠养殖基地、山口乌坭珍珠养殖基地等与当地旅游开发相结合,向广大游客展示南珠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景点档次。同时通过旅游的窗口把北海珍珠品牌推向世界。
多方位宣传南珠文化。发行出版有关南珠的文集、诗歌等刊物;建设南珠博物馆,展示南珠生产发展历史、南珠系列产品的精品和南珠历史文化;创作南珠题材的歌曲、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表演反映南珠历史的歌舞节目;在我国第一颗海水珍珠诞生地北海南 氵万景区建造标志性建筑物“中国第一颗海水珍珠诞生地”等等,多方位宣传南珠文化。
摘自:桂龙新闻网-北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