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北部湾经济区的首位度城市(转)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今年在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谈话中,向广西提出了“发挥沿海优势”和使广西沿海发展“形成新的一极”的要求。面对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的新形势和广西沿海人均GDP还不足珠江三角洲1/10的新情况,总书记的这一指示,无疑是高屋建瓴并十分切合广西实际的。认真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必将对广西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广西该怎样发挥沿海优势,又怎样才能使沿海的发展形成新的一极呢?以己之见,就是要千方百计的加快建设滨海大都市,打造泛北合作的支撑点。只有在广西北部湾崛起一个大都市,新一极才能形成和铸就,沿海的优势才能发挥和显现。
一、“谁占有海洋,谁就会拥有财富”
从300年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起,世界就进入了海洋时代。西方哲人早就指出,“谁占有海洋,谁就会拥有财富。”在航空不发达的时代,海就是运输的通道,海就是商贸的桥梁。今天,既使航空高度发展了,但国际间的商贸活动,货物运输,仍然以海上运输为主。海运不仅廉价且安全,而且它不受轨道的限制,可以通达任何一国的港口商贸点。
人类200多年来的发展经验证明,凡是重视发挥海洋优势的国家,都得到了较早的发展和崛起。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荷兰、比利时、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几乎都是因海而得益,因海而崛起。五十年代以来,亚洲崛起的四小龙,实际上也是因为发挥了沿海优势,突出了海洋作用。
有人说,世界经济总量的60%分布于沿海60公里的范围内,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大都市也都位居于海边上。且不讲纽约、伦敦和东京,就连泛北湾各国的首位大都市,诸如菲律宾的马尼拉、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泰国的曼谷、越南的西贡、文来的斯里巴加湾市和新加坡等,无不是位于海边上。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四个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也都分布于沿海,此中除北海之外,都充分发挥了沿海优势,得到巨大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仅占国土面积10%多一点,而所创造的GDP占到全国的30%以上。
广西有2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4600万人口,滨临海洋,地处亚热带,同广东在一个纬度上,面临着同一个中国南海,其经济发展允许同广东有差别,但不应该差别那么大。广西发展滞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欠缺对海洋作用的认识,没有把北部湾沿海搞起来。因此,广西只有认真对待“谁占有海洋,谁就拥有财富”这句话,吸取世界各国“发挥海洋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诸多经验,真正搞好广西沿海的发展,广西就一定会迎来意想不到的跨跃式的大发展。
二、认真总结经验,迎战光荣使命
让“广西沿海发展形成新的一极”,这绝不是一项一般的任务。改革开放后28年来,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经济圈借助于滨海优势,迎来了极大发展。经济学家常认为这三个地区恰好是中国南北中的三个极。广西北部湾沿海,虽然过去未能很好发展,但今天随着东盟合作的扩大和深入,广西沿海迎来了新机遇。中央在这里提出“新一极”的定位和要求,说明广西沿海的位置比较合适,条件已经成熟。因此,广西要高度重视“把广西沿海发展形成新一极”的光荣使命,确保任务的更好完成。
应该说,中央一直是重视广西沿海发展的,1984年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的前夕,时任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为扩大北部湾的对外开放,曾经连续三次考察北海。最后,中央决定让北海进入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行列。广西北海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推出后,应该说知名度有了大提高,经济也有过一段跨跃式的大发展,但是由于广西在沿海发展中一直坚持“南北钦防”方略的多元性,出现了“三套马车抢一路”,“四个城市并列行”的尴尬局面。正如,中国社科院的王教授所讲:“打比方说,广西在沿海的发展上,本来只有烧开一壶水的薪柴,非要去烧三壶水,结果一壶也烧不开。客人来了,连开水喝都没有,当然也就难发展。”
1997年,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在广西提出“三大战略、六大突破”,其中第一个战略就是沿海战略。然而十年过去了,广西的沿海不是差距缩小了,而是差距拉得更大了。迄今,广西临近沿海的四个市,虽拥有42670平方公里的面积,1290多万人口,还有1595公里的海岸线,但其GDP总量才只有1205亿元,财政收入142亿元。
我们不同珠三角和长三角高度发展的城市相比,仅同发展并不突出的地级市烟台比一下,就会发现广西沿海的差距实在大得惊人。烟台有海岸线909.1公里,比广西沿海岸线少700公里,但其GDP已经达到2402亿元,财政收入378亿元,分别是广西南北钦防四市总和的1倍多和 2倍半。从港口的设施与吞吐货物情况看,广西沿海虽然现有泊位13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18个,但吞吐货物总量仅有3000万吨,占全国吞吐量的 1.2%。而烟台港口数量虽远不及广西多,但货物的吞吐量却高达1.2亿吨,集装箱300万标箱,分别是广西沿海四市总和的3倍多和4倍多。
这次中央领导讲话后,北部湾沿海的发展形势很好;四月份我在北部湾调研时,发现沿海三城市的财政都有了60%以上的增长。但是,我们仍然需要面对“风成水起”的好形势,反思一下过去的教训和经验。特别需要查一查,十年来“沿海战略”落实中的问题和难点,并对“三套马车抢一路 ”,“四个城市并列行”的问题和不足作一全面的研讨和评判。以利在广西沿海新一轮的开发中寻求的道路更端正,所取的步伐更稳健。
三、突出重点,在沿海托起对接东盟的支撑点
无论从外交安全,还是从经济发展考虑,都需要把广西沿海建成泛北湾合作的核心地和与东盟对接的支撑点。为了吸引东盟的合作与投资,我曾在1995年3月就在北海建设东盟经济开发区事专访过外交部,那时的部长助理陈健和三位司长与我进行了砌磋和交谈。但今年发现中国东盟经济开发区建到了南宁北的武鸣县,由于这里离海边足有150公里远,这样做并不利于沿海优势的发挥,也不利于在沿海建设与东盟对接的支撑点。
要使广西沿海成为中国——东盟彼此合作的核心地,就必须建设广西沿海大都市。实际上泰国曼谷在竞争这一核心,我们需要面对竞争,加快进程。要选准方位,集中力量,把包括中国东盟开发区等优势资源向一处聚集,让滨海首位度城市脱颖而出,使其形成更大的聚集力和有活力的辐射源。
经济的发展是有马太效应的。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靠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来带动,即使是城市群的建设,也少不了首位度城市的拉动和引领。所谓首位度城市,就是城市功能齐全,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广西沿海发展缓慢,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首位度城市。既使把南宁硬拉到广西沿海城市中,也远达不到首位度城市的要求,难起首位度城市的作用。更何况南宁市中心离海还有100多公里的路程。我国沿海城市中天津和广州是离海较远的,但他们离海的距离都在50公里左右,而且又分别有海河和珠江与城市相连,并曾经有港口和船泊通往市里。与之不同的是南宁做不到这一点。
广西沿海的优势能否发挥,能否“形成一极”和成为东盟合作的核心地与对接点,关键在于要尽快在沿海打造出一个上规模的首位度城市来。建首位度城市,就是要大力推进城市化,要充分聚集人口、经济、商品、信息、文化、科技、金融和交通。这些资源的聚集不仅可为人们提供创造财富的市场和方便,也为人们提供了创新的机遇和条件。
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在快速推进,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但是广西沿海的城市化率,包括南宁在内,平均也只有22.6%,沿海三市的非农总人口也仅有106万人,象钦州这样的地方城市化率才只有11.3%,低于全国30个百分点,仅相当平均水平的1/4。城市化率过低,城市人口过少,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西沿海的工业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人均GDP仅相当于珠江三角洲的1/10,相当于福建或辽宁的1/3。
为了推进城市化,必须要推进工业化,所以首位度城市的建设,不能与工业项目的推进和安排相脱节。首位度城市的打造与建设,除了重视已有的基础条件外,一定要重视工业化的推进,用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用项目建设带动首位度城市的建设。
考虑到将“广西沿海发展形成一极”的使命性和紧迫感,结合过去十几年的教训和经验,我们在广西沿海首位度城市的打造中,一定要打破“南北钦防”四个城市并列行和沿海三套马车挤一路的做法,用全新的思维、全新方略,按照“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路,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作法,尽快塑造出一个交通方便,功能齐全,聚集力大,辐射力强的广西沿海的首位度城市来。
四、打造滨海大都市的方略和建议
城市既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科技流和文化流的聚集地,又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科技流和文化流的辐射源。作为广西沿海首位度大都市的促生和构建,首先是要使其成为聚集地,然后才能成为辐射源。只有这样,这个首位度城市才能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牵引机和推进器,通过“拉”和“推”的双重作用,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了更快的把首位度城市做大和做强,就必须更好的发挥现有城市的聚集作用。对作为沿海首位度城市发展的对象,应该更加发挥沿海优势,除了充分改善投资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之外,还需要从总体推进的指导思想、政策制定和资金的投放上,促进城市聚集作用的更好发挥。作为首位度城市的推进者和管理者,首先要记取李光耀先生一句话,那就是“绿化美化城市是新加坡当年招商引资的秘密武器。”既要学会通过环境的改善搞“聚集”,又要学会借助行政的推力、商品贸易的推力、工业发展的推力、资源开采的推力、港口的推力、腹地的推力、科技的推力、文化的推力、资本的推力搞“聚集”。特别要善于通过扩大开放、聚集人才,借助创新思维搞“聚集”。